音乐治疗专家普遍认为,音乐治疗是通过音乐特定的信号影响人的情绪,经大脑皮质、丘脑下部、边缘系统来调节和改善人体器官的生理功能,从而增进机体内部稳定状态,解除受刺激所引起的身体不良反应,调节失衡的心理,使人体功能恢复正常状态。研究发现,音乐治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物理、生理、社会和心理这四个方面:
大脑皮层上的听觉中枢与痛觉中枢的位置相邻,因此通过音乐刺激造成大脑听觉中枢的兴奋可以促进人体分泌有利于健康的激素或神经介质,从而达到调节血液循环、加强人体新陈代谢、清除疲劳、对抗抑郁、焦虑及其他心理危机的发生,缓解、减轻心理疾病症状直至康复的目的。
音乐可以引起各种生理特征(呼吸、心跳、血压的高低、皮肤温度、皮肤电阻值降、肌肉电位、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等)的改变,进而促进人体的内部机能稳定,减少紧张焦虑情绪,使治疗者恢复平静。
音乐活动如乐器合奏、合唱、音乐游戏、舞蹈等,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通过组织各种音乐活动,为心理疾病患者提供一个用音乐和语言交流来表达、宣泄内心情感的机会,让病人在情感交流中相互同情、理解和支持。这样,治疗者在各种心理困扰和痛苦得到缓解的同时,也获得到了自我表现和成功感的满足,从而使其增加自信心,提高自我评价,促进心理健康。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认为:“如果一个人的情绪出现了问题,他的头脑中就一定会存在某些不合理观念。如果这种不合理观念得到纠正,情绪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传统的心理治疗认为“认知决定情绪”,而音乐心理治疗则认为“情绪决定认知”。音乐对于人情绪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当一个人的情绪好的时候,往往看到事物的积极方面,把坏事看成好事;反之,当一个人的情绪不好的时候,往往看到事物的消极方面,把好事看成坏事。因此只要情绪改变了,人对问题的看法也会有相应的改变。
音乐治疗的方法与技巧多种多样,在具体的运用上,会受到治疗师的差异、被治疗者的不同情况以及治疗条件和环境的影响。大体分为四类:
聆听法:也有人称之为“接受式疗法”。治疗师在被治疗者音乐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运用讨论聆听内容、音乐冥想、音乐情绪转移等方法,让被治疗者的情绪和音乐情绪产生共鸣,从冥想中自觉调整不良情绪走向积极、乐观的方向,以达到改变其认知的目的。
即兴法:通过让被治疗者参与即兴的乐器演奏、心理音乐短剧、即兴的音乐创作等方法,直接表达出其心理活动及感受,便于治疗师准确把握被治疗者的真实情绪,引导治疗心理疾病。此法尤其适合有语言障碍的心理问题者。
再造法:在治疗师的带领下,被治疗者根据自己的喜好、能力,参与力所能及的音乐表演,自己用唱歌、节奏或曲调的模仿、乐器演奏等方法,以达到宣泄、转移和改变情绪的目的。
创作法:治疗师协助被治疗者参与一定程度的音乐、心理剧、歌词、音乐节奏等创作,通过感官刺激,击发、唤起其相关的有助于治疗的情绪。